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郑劲松:我在哪里见过你?

2024-4-15 09:24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我在哪里见过你?

文/郑劲松


“老师,咱们好像在哪里见过?”“在课堂吧?”“不是……”最近在茶园的南岸党校讲座课间,一个年轻学员走到跟前这样聊。我有些蒙了。当了三十年教师,做过很多讲座,记不住学生而被学生记住,这是大概率。

“老师是开车、打车,还是坐轨道交通来的?”“轨道交通,6号线。”“那就对了,金山寺站。几年前我们聊过。”学员兴奋地说。经他这一提醒,我也想起来了。

虽然不会开车,但常因公因私往返中心城区。早晚高峰期,坐公交或打车都怕堵,便捷、准时的轨道交通是首选,从1到10几乎所有线路都坐过。金山寺站在6号线的礼嘉与蔡家之间,本不是什么名站,但金山寺很出名,总让人想起家喻户晓的“白蛇传”,虽然故事发生在千里之遥的江苏镇江,但每次经过,总会情不自禁产生联想,时常有下车探寻的冲动。

三四年前夏天的一个周末中午,从茶园返回北碚经过金山寺时,心想下午反正也没什么事,索性下车去满足一下多次涌动的心理。只有两个人出站,一个是我,一个就是那个学员。站外,火辣辣的太阳格外刺眼,周围不见一个人影,一些楼宇、道路正在建设。金山寺应该是个老地名,但究竟藏身何处?还在不在?是否也有白蛇传说?我后悔没先做功课,只能站在路边,手搭凉棚四处打望。奇怪的是,那青年也没有马上离开,几乎和我一致的表情和手势,也在寻找着什么。“小伙子,金山寺在哪?怎么走?”我问。“正好,我还想问你呢?”居然这么巧,同样的时间地点,同样疑问的人相遇,也算一种缘分,于是就闲聊起来。小伙子来自杭州,也毕业于中文系,爱好民间文学,目前在南岸区某个政府部门工作,坐6号线来过北碚几次,对金山寺站有着同样的“情愫”。

闲聊间,遇到几个出站或进站的人,一问,同样的回答“不知道,没听说过”,场面尴尬。“看来,得先去做点功课再来。”我们达成一致,随后,各自返回站内等下一趟车。只是他回南岸,我回北碚。我从不随意索要别人的联系方式,这位青年性格也一样。虽然遇见知音,但也可能就此陌生。真没想到三年后又能在讲座中重逢。

“厢遇”是重庆晚报依然保留的栏目,多数时候用来“搭载”爱情。我和这位同样留恋于金山寺的青年,当然不是啥爱情。但突然之间觉得,这样的美好可以推而广之。

试想,如果不是相约结伴,轨道交通上可能环顾都是陌生人。但同在一辆车上,与同一条船或同一航班一样,短暂的时光里,所有人都是命运共同体。这样的陌生里有一丝亲切,因为我们都在路上,奔波着流动着自己的人生际遇。交通,通的不仅仅是路,还应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与文明,也通着无数个体生命的情感与情绪。

再一想,如果不是轨道交通线经过那么多站点,我们永远不会知道那么多地名,更不会引发那么多心灵的悸动。所以,很想给重庆的轨道交通提点建议:为这些一闪而过的站点“点”上一些文化与历史,留下一些“过客”的往事。

时间飞逝,但道路永恒。如果有一天,有一个人对你说“好像我在哪里见过你?”而后引发并确认共同的回忆,这,不是很美好的吗?虽然我们依然陌生,但我们已是这样的熟悉。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