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如父 文/唐代贤 在家庭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二哥就是我们家中那颗默默发光的星辰,让我看到了希望,改变了命运。 多年前父亲早逝,彼时二哥才9岁,正读小学二年级。母亲一人抚养我们四兄弟,独木难支。他初中毕业未考上师范,却考上了高中;我刚好小学毕业,也面临读不读初中的抉择。这下可把母亲给难住了:家里缺衣少粮,哪来钱供我们后面的三兄弟读书?再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叫哪个儿子不读呢?还是二哥懂母亲的心思,开学时,他主动对母亲说:“妈,我不读了,在家里干活吧!只要两个弟弟读书跳出农门,家里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的。”母亲叫二哥送我去中学报名,他拉着我的手说:“三弟,妈送你去吧!这几天,柴涨了价,我去砍柴卖,你可别怨我哈。”他说完扭过脸去。那一刹那,我看见二哥两个眼圈红红的。二哥才15岁,读书的梦就碎了,他做出“我不读了”的选择是多么的无奈和艰难啊! 我读初中期间,为了家庭生计,二哥和大哥去内蒙古一个砖厂当搬运工。信里,他们只字不提干活有多苦,却告诉我内蒙古草原的景色有多美。再三嘱咐我专心学习,不要担心读书的费用。然而,从他们寄来的合影中,我看到了他们破旧的衣裳和黝黑瘦削的脸庞。有好多个夜晚醒来,我的泪水浸湿了枕头,心中暗暗发誓,绝不能让哥哥们失望。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我初中三年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如愿以偿地考上中等师范学校。在那个年代,这意味着工作有了“保险”。此外,国家对中师生有补助,也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 我清楚自己的家境,尽力节俭是为家庭分忧的唯一办法。我穿的衣服包括学校发的校服在内没几件,总是洗了换、换了洗,反复穿,不用说是班上穿着最差的了。有一天,生活老师在操场上冲着教室喊我的名字,我以为晚上借光看书的事被发现了,连忙下楼跑到跟前认错。他却快言快语:“你老家给你带东西来了,快去门卫室取。”我心想,老家从没给我寄过东西呀,会是啥呢?门卫递给我一个包袱,到寝室后小心翼翼打开,原来是一件有七成新的中山服。读了二哥写的纸条才知道,这件衣服是乡里救济他的,他说在家里干活用不着,快到冬天了,怕我受冻,就托人带来了。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由衷喊出:“二哥,你真好!” 读师范三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刚进校时,我个子矮,做操站在队头列,上课坐前排。因为伙食无忧,身体就蹭蹭往上长,食量越来越大,每月发的饭票往往提前吃完了,不得不找同学借。虽然肚子饿得咕咕叫,但如不按时还,又怕失去诚信。哎,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给二哥写信。没想到,刚过一周,10块钱的汇款单就来了。寒假回家,我问起此事,二哥支支吾吾不愿说,还是母亲道出了经过。原来,二哥收到求助信后,万分焦急,赶紧到场上去找能拿现钱的事干,可从早到晚都没找着。就在垂头丧气之时,听说一辆货车晚上需要有人看守,深秋夜寒,没人敢接这个活。二哥喜出望外,讲好价钱,在车厢待了一个晚上。拿到钱后,立即汇给我。当天二哥就感冒了,发烧、咳嗽一周多。二叔心疼,送他去乡卫生院治疗,才渐渐好起来。母亲讲完这事,我已泪花闪闪。 今年正月,二哥已满59岁。我劝他放下农活,去照看孙一辈。他却回答说:“老三,娃儿们在大城市打拼不容易,现在身子骨硬朗,还可以干几年,就多帮他们一些吧。” 二哥就是这样,把付出当成习惯,成为我永远的精神支撑。 (作者单位:丰都县政协)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