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衣堍:在爷爷的唢呐声中成长——读刘泽安长篇儿童小说《爷爷的唢呐》

2024-6-12 09:30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在爷爷的唢呐声中成长——读刘泽安长篇儿童小说《爷爷的唢呐》

文/衣堍


看完刘泽安的《爷爷的唢呐》之后,我问儿子,有爷爷的滋味儿是什么?他有爷爷,但我没有见过我的爷爷,在我父亲还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

刘泽安在《爷爷的唢呐》里的主角牛雨菲是幸福的,她不仅有爷爷,爷爷还会吹唢呐,还有永城吹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大爷爷”,关键还有国家重视非遗传承的政策和实践。在永城中学没有开设唢呐这个非遗传承课程的时候,牛雨菲的爷爷似乎有些不讨喜,他经常烂醉如泥。爷爷的唢呐,只能藏在阁楼里,爷爷也只能悄悄地去红白喜事家里吹;吹唢呐的刘班主“大爷爷”,也不过是红白喜事那个吹打助兴的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时兴请吹唢呐了,生意也不再那么好了。吹唢呐成为乡村里挣不了钱、养不了家、上不得台面的手艺。

学校在区教委和区文旅委等部门的安排下,将永城吹打这项国家级非遗传承课在永城中学开设,唢呐,便逐渐被老师、学生、家长认同。爷爷转身成为了雨菲他们的私教老师,雨菲妈妈也不再讨厌爷爷吹唢呐,“大爷爷”刘班主和他的徒弟们也被请进了学校,走上了学校的讲台。

牛雨菲他们传承的,是吹唢呐这门非遗技艺。当然,他们传承的又不仅仅是技艺。通过学唢呐,雨菲他们获得了欢乐的时刻。通过学唢呐,雨菲和同学之间的友谊加深了,和老师相处更加融洽了,和家里人的沟通也更加顺畅了。通过学唢呐,雨菲他们锻炼了意志。“我”向爷爷讨教,请他选一个好吹的曲目,适合学生吹又有点难度的。爷爷回答说:“哪有好吹的唢呐乐曲?每一首乐曲都要认真练,几十次上百次地练,练得腮帮子肿了,张开嘴巴吃饭都困难,那才有可能把一首唢呐乐曲吹好。”于是,通过苦练,他们成功了,凤凰组合走出了学校。在学习这门技艺的同时,雨菲他们掌握了学习的技巧,磨砺了意志。

较为独特的,是小说采用的视角,第一人称“我”——牛雨菲和第三人称——上帝视角的转换。刘泽安为了展示局部和全局,在两个视角中转换,比如在呈现雨菲找竹子、练习曲目的过程,大家一起的活动,用了第一人称,在呈现萍萍、潘潘、少爷他们三个找竹子的过程、各自练习曲目的时候,在呈现外国友人参访情景的时候,用了全景式的第三人称视角。

这种处理,无疑呈现了一个群体:牛雨菲,雨菲四人凤凰组合,永城中学师生的非遗传承,西南地区的非遗传承。这样处理,无疑呈现了山区农村的整体现状,让永城吹打呈现在整体之中,客观还原了它在社会中、生活中、学习中的本来面貌。但是,小说在展示唢呐制作工艺之时,过于琐碎,拘泥于流程和尺寸之间,显得有些枯燥,不那么好看。当然,这些都瑕不掩瑜,《爷爷的唢呐》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展现山区农村孩子成长的儿童小说。

(作者系石柱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