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耕夫:散文新语

2024-7-9 09:19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散文新语

文/耕夫


书卷气,其实就是散文作家人文精神气质在散文中的流露。黄山谷评苏东坡云:“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挥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

书卷气本应是散文作家的天生性格,作家为人形成的风格,自然流露出的文人情调。这种情调,舍书卷气而其何?当然,对这种文人情调具体解析,可以是中和、儒雅,也可以是敦厚、稚嫩;但绝不会是霸悍、蛮横;不会是轻浮、油滑;不会是安排、做作;更不会是写作技巧的卖弄矫情……书卷气是对传统文人精神气质的形象概括,是中国审美的一个制高点。充盈书卷气的散文作品,大都有鲜明的个人面目,既不同于任何古贤,又不同于任何时俊。他们是依靠丰厚的学养,依靠不同于他人的气质和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自然流露于笔端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经典散文所展现的生命价值,启蒙作用,善莫大焉。《庖丁解牛》《出师表》《桃花源记》《滕王阁序》之所以千古传诵,正在于作家内在精神之凝注与文学意趣之挥洒,代代有感应。这些经典之作,作者浓郁的书卷气无不跃然纸上。如读鲁迅文字,我们感觉得到强烈的凛然正气,感觉得到不可揣测的学问文章。仿佛我们面前站着一位满腹经纶的长者,只能让人肃然起敬,心向往之。

六经读彻方执笔,五岳归来不看山。当今时代呼唤散文,当今散文呼唤书卷气。有书卷气的散文必然拥有众多的读者。

散文的最大魅力,就是性灵化,是笔随心流的艺术,是作家人格、心情和口味的反映或折射,是一种清澈见底的文字。要了解一位作家,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其散文。尤其是心灵的律动,思想的轨迹,都在散文里自然呈现出来。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一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学天空,那是用美的感悟、爱的真诚构筑起来的,是文学的城堡,更是精神的家园。

作家创作的过程大体包括生活积累、心理酝酿、艺术升华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互相交错、互相影响,不能截然分割,具有互相依存的内在联系。生活积累是否丰富深厚,会影响到心理酝酿是否成熟,而生活积累和心理酝酿是否完美,又将直接影响到艺术外化的质量和水平,它们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尤其是作家在下笔的时候,为了进入最佳的外化状态,必须重新酝酿,使其情感、形象、认知达到饱满状态,以便为外部语言营造一个丰盈生动的内部语言环境,即散文的内在语境。

每篇散文所描述的内容都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作者在提笔写作时,无论是采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都要逼近或置身于作品所书写的环境。就像演员登台演出一样,锣鼓一响,必须进入角色,带戏上场,方能一路演好。所以,要营造好散文的内在语境,第一个环节就是要置身于散文内容所表现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即身临其境,即“在场”。

许多创作实践表明,作者在唤起以往的形象记忆和情感体验时,并不完全是对于过去感知事物的重复和再现,还包含着一种重建和功能强化。回忆像个筛子,筛选谷物种子,能把沙粒和秕谷都筛光,剩下的都是粒粒好籽,即使残留点儿灰尘,那灰尘也成了银粉,可以增添光辉。时间是最好的过滤器,它提纯了情感,诗化了记忆,丰满了意绪。

散文作家必须抓住写作的原点,写出现实社会中富有个性人物的人性。原点的本意是指道路的起点,江河的源头,坐标的中心,事物的根本。就散文写作而言,脱离了人的本性的写作,无论文字多么优美,技法多么巧妙,故事多么曲折,其作品往往是昙花一现。

每年秋收之后,留守在家乡空旷田野地头上的只剩下了胡豆苗(胡豆别名蚕豆)、麦苗和油菜苗。这绿色三杰,看似弱不禁风,却是庄稼地里最为耐寒的植物,面对三九隆冬的风刀霜剑,它们无所畏惧,隐忍承受。春风吹拂时,这些经过雪煎霜打的嫩苗,就灵动起来,尤其是胡豆苗,在春风的梳理和春雨的摩挲下,它们暗自舒展,悄悄地编织起一个“累累硕果”的梦,就在亮黄的油菜花盛开之时,它们也悄然开放。

孩提时,家婆教我唱童谣:“胡呀胡豆花哟,一呀一排排,像蝴蝶哟;风吹翅膀哟,一呀一闪闪,变成豆豆哟……”出身农村的我,喜欢这支童谣,因它蕴有亲情慈爱,也喜欢那胡豆花开。胡豆花开如芝麻,始于根部,节节向上,步步为营。胡豆花又称鸳鸯花,因为它大多两朵一起并生,单独一朵或三朵的很少,而且,胡豆花的花柄处有弯头,好似鸳鸯的头,一丛丛胡豆花就像停在树干上的一对对小鸳鸯……

少了桃花的娇艳,菜花的热烈,只有花生粒米大的胡豆花着实开得含情独特。忽闪忽闪的胡豆花很难把路人的眼光吸引。但是,无论是怎样的孤独、寂然、清冷,胡豆花总是那样质朴地舒展着小小的淡淡花瓣,始终以不争、不怨、不弃、不悔的性情,演绎着雅致妩媚的春光,注解着耐人寻味的生活情景,在寒来暑往里,开成了一份向往,开出了一份收成。胡豆花在自然中展露的秉性,不也正是散文写作者可资借鉴的修为吗?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