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牟方根:春食折耳根

2025-4-16 11:38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春食折耳根

文/牟方根

立春后,伴随暖阳、春风和夜雨,万物复苏。那破土而出,向着阳光伸展着紫绿嫩叶的是折耳根,它唤醒了人们的特别味蕾。

折耳根,因叶子像耳朵得名,又有一股特殊的鱼腥味,大名鱼腥草。

我的童年记忆,一到春天,家乡的山坡、田埂、沟坎、塘边,折耳根便悄然而生。‌

那时农民普遍不富裕,正月十六过完年后,到小麦收割前,要过三个月的“荒月”。这段日子里,许多家庭面临着庄稼青黄不接粮食不足的严峻挑战。折耳根等野菜,成了大家填饱肚子的补充食物。

人们都会带着“点锄儿”(类似小锄头,用于小范围锄草或播种豆类等的农具‌),提着笆篓,出门去挖折耳根。有一年,我跟随母亲来到叫羊顶岩的山坡,折耳根才露“尖尖角”,稍不留意,就不会注意到。聪慧的母亲挖折耳根很有经验,只见她将上面的泥土一小锄一小锄地刨开,折耳根就完全暴露了出来,根须白白的、胖胖的,上面发出几个嫩嫩的新芽。折耳根,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啊!在寒冬腊月里,它们就静静地扎根于土地,待到春回大地,它们蓄势待发,努力向上生长,作为春天的礼物奉献给乡亲们。

母亲挖折耳根,不会把它挖完。用母亲的话说,留得“苗苗”在,今后才有挖的。再者,给后来挖折耳根的人留条“后路”,也是在给他们让条“生路”……母亲的这番言语,为我人生“事不做绝,势不用尽”品行的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

折耳根的食用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凉拌,大家吃得较多。二是炒制,如折耳根炒肉、炒蛋和折耳根宫保鸡丁等,别有风味。

“折耳根,折耳根,一到春天遍坡生。妈妈带我去挖根,忆苦思甜莫忘本……”这首歌谣让我难以忘怀,那带着泥土芳香味的折耳根,有忘不了的故乡味道,还有诉不尽的缕缕乡愁。

(作者系重庆万州区评协副主席)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