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谭竹:一生追爱梦一场

2025-7-8 11:36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一生追爱梦一场

文/谭竹

琼瑶离世,她的一些旧事又被提及,我才惊觉这是个我很久不再想起的名字,这个喜欢编织纯爱故事的作家,曾经在少年时期深深地影响过我,甚至可以说,我的一生都因此被改变。

我买了琼瑶的自传《我的故事》《雪花飘落之前》来看,又看了平鑫涛的自传《逆流而上》,林婉珍的自传《往事浮光》。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来写,我并不是要得出一个什么结论,也不想去讨论谁是谁非。如今三人的爱恨纠缠都已随风飘散,我的阅读只是为了纪念,不是说一个人去世后如果没有人记起,才是真正的死亡吗?我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也借此回望那些和琼瑶小说一起远去的青春时光。

琼瑶小说兴起的时候,我正在南开中学读初中,晚上躲在宿舍的蚊帐里打着手电筒看。每本书一出来我就去沙坪坝的书摊买,那时她的书并不出现在书店,而是在私人的小书摊。除此之外,我还沉迷于金庸的武侠小说。琼瑶小说是爱情的幻梦,金庸小说是豪气万丈的武侠梦,一度让我非常向往去学武术。如果说琼瑶让我第一次见识了什么是爱情,那么金庸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江湖,什么是江湖中的爱恨情仇。

随后琼瑶电影和港台武侠片铺天盖地而来,一有空我就跑去录像厅看。我非常惊讶,原来除了每天做不完的卷子之外,还有另外的人生,还有这么多绮丽的梦。我把零用钱都用来买演员们的不干胶贴画,本子的一边贴画,另外一边用来抄诗,贴了厚厚的几大本。虽然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以及阅读爱好的改变,我已经不再迷恋琼瑶小说,但这些书,这些绮梦,是我苍白的青春里的一抹亮色,它们让我也充满了幻想,以至于我也热爱编故事,写起了小说来。

琼瑶编织的爱情故事,也许有理想化的地方,但有一点,她始终强调纯粹的爱,强调女人独立自主,不依附男人,不贪图男人的钱财。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对钱并不太在意的人,在她心里爱是高于金钱的。她在自传里写到童年因为战乱而颠沛流离,逃难路上遇到种种险境,几次面临生死,都非常惊心动魄。她因为成绩不好面临的压力,那种崩溃和抑郁,以及努力地想证明自己,得到父母的认可,也让我这个同样是学渣的人感同身受。受她的影响,我嫁给了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连婚礼都没钱办,更别说房子车子。住在单位十几平方米的单身宿舍里,一下雨床上就得放个盆来接。我不觉得这有什么,甚至在成都巴金文学院想调我去的时候,我为了不两地分居而拒绝了,放弃了更好的前途。

现在回头看,很可能我的恋爱脑就是因为看琼瑶小说才有的,但对于她给我建立的在爱里要靠自己这一点,我始终觉得应该是这样,所以我接受不了爱情里的算计与贪图,不管那一方是男还是女。也许我已经落伍了,恋爱脑不见得有好下场,现在的人们多多少少都要权衡一下利弊与得失,以免遭受损失。我赞同“钱在哪里爱就在哪里”这种说法,爱是常觉亏欠,哪怕对方不图什么,爱一个人难道不是想给对方一切吗?然而琼瑶却在自传里写下:“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把所有的钱都给了儿孙。”

古语说:“情比金坚,情比心甘”,形容在感情里心甘情愿付出,感情非常坚定和持久。然而真诚地、毫无保留地去爱一个人,这样的爱情更多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然而爱情和血缘亲情比起来,似乎终究是稍逊一筹。我意识到这一点,是在父亲下葬那天,主持人要求子女挨个去捧一把土撒下,却不准许母亲这样做。我不知道这个仪式是何由来,只记得那一刹那我非常难过,母亲是世上最爱父亲的人,却没有资格为他撒一把土!血缘,真的这么重要吗?重要到超越了爱情,超越了几十年的相濡以沫?

一生追爱的琼瑶以一种决绝的形式离开了人世,不知道她是什么样的心情。她造了许多梦,让我们沉浸其中,也让自己沉浸其中。不管怎样,她得到了最想要的爱,求仁得仁,这一生应该并无太多遗憾。至于完满的人生,本就不存在。

就让我们再梦一场吧,把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爱的故事,流传世间。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附:

《琼瑶小说名,个个藏着一首绝美诗词》


 

“琼瑶”的名字,出自《诗经·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是琼瑶小说的一大特点。大量诗词歌赋的运用,让原本通俗的言情小说拥有了超凡脱俗的飘逸气质。从《诗经》到汉魏古诗,从唐诗到宋词。琼瑶小说的书名个个都藏着一首中国古典诗词,光看书名,诗意就已扑面而来。


《水云间》

《木兰花》

五代·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江城子·赏春》

宋·朱淑真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裘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还珠格格》

《节妇吟》

唐·张籍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一帘幽梦》

《八六子》

宋·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烟锁重楼》

《凤凰台上忆吹箫》

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庭院深深》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菟丝花》

《古意》

唐·李白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兔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青青河边草》

《古诗十九首》

东汉·佚名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饮马长城窟行》

东汉·蔡邕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碧云天》《寒烟翠》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月满西楼》《却上心头》

《一剪梅·月满西楼》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翦翦风》

《寒食夜》

唐·韩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彩云飞》

《宫中行乐词》

唐·李白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几度夕阳红》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水一方》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心有千千结》

《千秋岁》

宋·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匆匆,太匆匆》

《相见欢》

宋·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烟雨濛濛》

《圣无忧》

宋·欧阳修

珠帘卷,暮云愁。垂杨暗锁青楼。烟雨濛濛如画,轻风吹旋收。

香断锦屏新别,人闲玉簟初秋。多少旧欢新恨,书杳杳,梦悠悠。


《一颗红豆》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月朦胧,鸟朦胧》

《江城子》

宋·贺铸

麝熏微度绣芙蓉。翠衾重。画堂空。前夜偷期,相见却匆匆。心事两知何处问,依约是,梦中逢。

坐疑行听竹窗风。出帘栊。杳无踪。已过黄昏,缠动寺楼钟。暮雨不来春又去,花满地,月朦胧。


《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星河》

《桂枝香 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据河南卫视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