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自己的英雄柏萍 重庆一中4.5米高墙,54个人,3道人梯,35分钟,全员通过。 泪花,汗滴,笑颜,欢呼,在这一刻释放,班级的“英雄”,由此产生! 平日调皮散漫的男生,扛起了最重的任务——六人组第一层人梯,一人组第二层人梯,将同学们送上高点。 这次 他是英雄 本次“毕业墙”项目中,小韬的表现很突出。 高个,微胖,活跃,当教官讲解动作要领时,他左顾右盼,高谈阔论,隐约一句——“我是肯定不会当人梯的!”但当教官募集志愿者十秒倒计时,六个男生鱼贯而出,我定睛一看——怎么有这个坚称“不会上场当人梯”的家伙! 计时开始,攀登者先踩着第一人的大腿,再踩着第二人的肩膀,奋力向上,然后被高处的同学拖拽上去。呐喊声,欢呼声,教官的怒吼声……我看不到这个胖墩儿,因为他被黑压压的人墙挡住了。 当所有人都成功登顶时,人梯露出来了——湿透的T恤,通红的脸颊,湿漉漉的头发,脸上被鞋子蹭出的黑印……小韬的肩膀出现了淤青的红点。 这堵高墙,此刻变成了一座丰碑。 偶尔 他也“刺儿头” 作为班主任,我喜欢各类室外活动,因为能看到一个学生更丰富的立体面。 小韬在班里学习成绩居中,性情直率急躁,情绪上头快,但也有懂事贴心的时候。比如家长说,当妈妈感冒卧床时,他会端水送药。 但是,不耐烦的、毛躁的、做“刺儿头”的,也是他——课间操,带头不去,理由是“做操是走形式”;早自习,踩着铃声,头发凌乱,眼神惺忪;早餐放在课桌上,借口是“我一会儿就吃完了”;宿舍里,午休时间到了,不就寝,和宿管老师顶嘴。 期待 他完成自我蜕变 在运动会、拓展训练中,为集体拼尽全力,而在纪律和规则面前,应激反应强烈。巨大的反差,因何而起?答案是——矛盾源自环境切换带来的心理变化。 承担集体事务时,个人英雄情结被释放——勇气、光芒、激情,都被激活,这是一个“被注视”的角度,能充分满足被肯定、被拥戴的心理需求,自己是舞台中央最耀眼的那个。 我制定了与小韬的交流计划,和小韬一起复盘了他的种种“逆反”表现。 与小韬的几次交流,都很成功。坐下来,平心静气,认真倾听,会发现所谓不羁少年,也有一颗向善、向上的心,渴求得到环境的认同。 小韬转为走读几天,再回到宿舍生活,那股不配合的习气收敛了;课间操,他主动带着自己的“兄弟”到操场了,为集体争取流动红旗;早餐,食物由一大堆,逐步缩减,因为要养成更从容的“绅士风度”…… 我看着这个越来越棒的少年,顿觉“做自己的英雄”,比“逆天改命”对青少年的身心培养具有更长远的意义:校内外,家内外,在场景切换中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在日常生活中磨砺心性,培养自律。 人们需要“英雄主义”情结,开辟生活之上的天空;成长期的青少年,更需要另一种英雄主义——在平凡甚至平淡的生活细节中,完成自我蜕变,获得更高精神维度的成长。 编辑:杨雪 美编:钟柳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周圆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